學員回饋

運動不分年齡,您我都能自在享受健康生活!
Responsive Image

「運動是生活的必需品」

重訓三個月,增肌三公斤!劉興政院長:「運動是生活的必需品!」

採訪、撰文:邱詩琁
攝影:許翔
照片提供:劉興政
上刊日期:112/12/25

在加力運動醫學(以下簡稱:加力運醫),經常可以見到個熟悉的身影,身形精實,即使沒有教練在旁,操作訓練器材都駕輕就熟。這位就是佳齡生活健康中心醫療長劉興政院長。

從2022年11月開始,加力運動醫學展開了「醫師訓練計畫」,佳齡健康旗下十多位醫師陸續加入計畫,跟著加力私人指導教練,從一開始的評估檢測,到制定個人專屬訓練計畫、運動課表,週週到加力運醫報到上課;並趁著休診或看診的空檔時間,前來加力運醫自主訓練。

增肌有成 跟五十肩說拜拜

 劉院長以身作則,堪稱醫師運動表率,訓練三個月後,六角槓硬舉突破百公斤。體重從69公斤上升至73公斤,為何體重不減反增?在體脂下降的情況下,多出來的體重全是實實在在的肌肉!
 

增肌有成,讓劉院長假日的休閒活動「跑山」(越野登山跑)更游刃有餘,課程中BOSU球(半圓平衡球)訓練所增進的平衡能力,更有助適應山上崎嶇多變的地形。以往下半身肌肉量充足,但上半身肌肉反而不足,重訓之後,上半身肌肉增長,關節活動度增加,原本困擾的五十肩問題也迎刃而解。

好動小子成了跑山院長

  深入瞭解劉院長的「運動史」,和台灣近代運動發展風潮相互呼應。劉院長笑稱從小好動愛玩,小男孩們撿到木棍、石頭,便可以打一場棒球賽。高中開始踢足球,大學打網球、加入足球校隊;同學在上課,他在旁邊的空地、操場踢足球,身上總是背著、抱著一顆球,實驗袍一脫,運動服配上短褲,立刻開球。

 

運動少年進入醫院工作之後,生活型態卻反轉為久坐不動的不健康生活。雖然好動血液仍在流淌,運動從未離開過生活,網球和慢速壘球是當時主要的假日活動。「但就是『假日運動員』,星期一到五,久坐加上聚餐,假日才運動,運動量還是不夠,而且還蠻容易受傷的。」

Responsive Image
▲圖說:由於久坐少動的工作型態,曾讓劉興政院長的體重突破80大關。
球類運動需要有伴、有場地,直到騎車、跑步時期,才能一個人自由自在地行動。這也是劉院長體重下滑的轉捩點,大量的有氧型態運動,讓他的體重從九字頭一路滑到七字頭。馬拉松「破四」(四小時內跑完全程馬拉松)之後,劉院長因好友而認識了「越野登山跑」運動。「越野跑沒甚麼特別,就是能跑就跑,不能跑就走快一點。」從越野跑小白到週週跑山,劉院長發現越野跑之後,撇除樹枝擦傷和跌倒皮肉傷,反而未曾受傷過,足底筋膜炎也不再犯。越野跑動用到全身更多肌群,身體、姿勢需因應不同地勢而靈機應變、變化調整,不會長時間使用同樣肌群,反而降低了受傷風險。
Responsive Image
▲圖說:劉興政院長和加力運醫的教練們以及家齡診所的醫師們一同挑戰馬拉松賽事。
除非夏日雷雨氣候,劉院長全年無休,幾條固定且熟悉的跑山路線,假日時任由紅綠燈隨機決定往哪個方向、哪座山去。最難忘和喜愛的,則是奔馳在海拔一千多公尺以上的針葉林中,松針為毯,腳踩其上,鬆軟舒適,針葉飄香,摩娑作響,讓跑步成了享受。

運動已是生活必需品

2022年11月正式開幕的佳齡生活健康中心,整合健檢、醫療、運動、營養等全方位預防醫學服務,原本就計畫走進健身房增強肌力的劉院長,正好得以加入加力運醫的「醫師訓練計畫」,三個月下來,不斷突破自己的紀錄;今年目標則是不靠其他輔助,完成引體向上動作。
Responsive Image
▲圖說:訓練三個月後,劉興政院長的六角槓硬舉便已突破一百公斤,加力運醫特別頒獎鼓勵。右為劉興政院長的指導教練:加力運動醫學總監陳曉謙物理治療師
幾乎天天晨跑、一週三次重訓、週末跑山,對劉院長來說,運動早已是生活的一部分。他鼓勵民眾把運動融入生活,不是選項,而是必須。
好奇地問劉院長,當年同學在教室上課,他卻常在教室外踢球,成績如何?劉院長以自身證明,運動不影響學業,「運動還可以增強腦力」。運動能促進身、心、靈(大腦)健康,運動即是良藥,動起來才是人生的王道。
Responsive Image
Responsive Image
▲ 劉興政院長進行六角槓硬舉已可突破100公斤。

獨特優勢大解析

加力運動醫學強調一站式整合的健康服務,
在這裡,我們能給您更多專業級、醫療級資源!
Responsive Image

加力三大特色

Responsive Image
完整體適能評估檢測
業界首創完整評估報告書,包含肌力、心肺、平衡、活動度與功能性,從數據化資料了解身體能力的落點。
Responsive Image
高階儀器檢測
唯一健身中心配備高階儀器DXA(非一般Inbody),可以幫您檢測最精準的肌肉量、脂肪分布、骨質密度的資訊。
Responsive Image
一站式運動醫學整合
特殊、慢性病族群有物理治療師、專科醫師(含家醫科、疼痛科、心臟科)醫療資源相對完善,運動更安心。

更多故事

Responsive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