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後常見的耳鼻喉問題
2022 年 11 月 02 日
6101
 
      
 新冠後遺症定義
 
     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今(2022)年五月開始持續延燒,雖然感染Omicron的人大部分都屬於輕症,但之後卻可能伴隨著後遺症。COVID-19 急性感染後徵候群定義:美國疾病預防及管制中心(CDC)定義初次感染後 4 週或 4 週以上,仍持續有新出現、復發或持續性的症狀,綜稱為「後 COVID 症狀(Post-COVID Conditions)」。
 
 乾咳、嗅覺異常 ? 長新冠症狀中常見的呼吸道問題 :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將前揭病人統稱為「長期 COVID(Long COVID)」根據WHO統計,大約有10-20%確診者會有長新冠症狀。
感染新冠之後的病人在疾病逐漸痊癒後,多種健康影響可能會持續存在,最常見的症狀包括疲倦、呼吸困難、胸痛、認知功能障礙、睡眠障礙等,而耳鼻喉科的範疇中,最常聽到病人抱怨的症狀有兩種,一個是持續性的咳嗽,大約有2.5%的病人在一年之後仍有咳嗽的問題,而大多數的咳嗽都是乾咳,另一個則是嗅覺下降,根據統計大約在初期感染時有嗅覺症狀的病人中仍有5%在六個月之後仍有嗅覺下降的問題。然而在門診中,首先我們還是會做詳盡的理學檢查,看看是否有一些徵兆包括鼻腔的發炎或是呼吸嘯喘音,再來便是可以尋求影像學來鑑別是否有鼻竇炎或是肺炎類似的症狀,大部分在治療之後都會有所改善。
 
 新冠疫苗對聽力是否會造成影響?
 
     另外一個很常被詢問的問題便是確診以後或是疫苗注射後是不是有增加聽力喪失的風險,通常都是在發生突發性聽損後常有的疑問,在JAMA期刊中便以一篇文章,統計以色列在COVID大流行的這幾年間到底盛行率的差別,在2020年內兩次疫情的爆發中,病患統計上並沒有超越2018-19年期間的病患,間接推估發生率並沒有提高。另外一篇在JAMA的文章則統計在注射疫苗以後是否對於突發性聽損有影響,結論則是跟一般的發生率差不多,而在三種疫苗中間發生率也是一樣(BNT、Modena、Johnson&Johnson)。
疫苗的發明確實幫助了重症率以及死亡率的下降,對抗Covid我們已經漸漸看到了曙光,但是對於他後續的影響目前研究還在追蹤當中,為了你我的健康著想,如果有任何不適的狀況都請向您的醫師或醫療機構聯絡。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佳齡健康,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讓佳齡健康由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營業時間:9:00-17:00
 電話:02-2721-2821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立即預約:https://www.healthspan.com.tw/contact
  
作者
 
      
       
       
        
          
  
 
      
       孫強 醫師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專長: 
 ● 上呼吸道感染、鼻過敏、頭頸部腫瘤、聽力保健、睡眠呼吸中止
 ● 頭頸部(甲狀腺)超音波、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口乾
 現職: 
 ●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耳鼻喉科 主治醫師
 ●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 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 
 ●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主治醫師
 ● 密西根大學 研究醫師
 學歷: 
 ●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所 碩士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您的安心託付,我們用心照顧
 ❣佳齡,加您❣ Empower health with 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