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02 月 13 日
18234
長期鼻塞怎麼辦?有沒有睡覺鼻塞的解決方法?一篇看懂鼻塞原因,從根本解決困擾!
鼻塞鼻過敏.jpg

目錄:
一、鼻塞如何馬上通?
二、如何改變長期鼻塞?
三、鼻塞睡不著怎麼辦?
四、為什麼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五、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哪些治療及改善方法?
六、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哪些好處?
七、鼻塞嚴重可能是哪些疾病?鼻腔腫瘤等


鼻塞最常見的原因就是過度腫脹的鼻黏膜,以「下鼻甲黏膜腫脹發炎」為絕大多數。其他常見的原因為鼻中膈彎曲,同時也可能有肥厚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等因素。
 

鼻腔除了鼻塞其他症狀例如鼻涕倒流、鼻黏膜乾燥、反覆性流鼻血、打鼾、喉嚨乾燥或疼痛,面部或頭部疼痛,甚至影響嗅覺,長期也可能導致影響氣管、睡眠障礙、睡眠紊亂、鼻竇炎、記憶力減退、嗅覺障礙及注意力散漫等等,嚴重甚至可能造成睡眠呼吸中止症。另外,長期的嚴重鼻塞導致病患習慣性張口呼吸,也可能會影響到顏面骨骼的發育,延伸出咬合不正、暴牙等等的齒顎問題。
 

如果有以上病症的患者,要盡快尋求醫師協助以及治療。另外,長期的嚴重鼻塞導致病患習慣性張口呼吸,也可能會影響到顏面骨骼的發育,延伸出咬合不正、暴牙等等的齒顎問題。如果有以上病症的患者,要盡快尋求醫師協助以及治療。

 

一、鼻塞如何馬上通?

 

鼻塞的舒緩方式很多, 如果自身有過敏性鼻炎,那麼找到過敏原以及減少接觸過敏原就是改善過敏性鼻塞最基本的方法。
 

通常容易有鼻過敏的人,鼻塞也不是一時片刻就可以完全改善的,要快速舒緩鼻塞通常需要靠藥物的幫忙,近年來對於治療鼻腔問題和鼻塞的研究已經有相當的進展,能使用的藥物種類也增加不少,如何安全使用藥物改善鼻塞症狀是近年來很被重視的議題。
 

醫師可能會使用以下藥物來改善鼻過敏症狀:
 

  •  抗組織胺
    可減少在過敏反應中起作用的免疫系統化學物質的產生。 這些藥物可以緩解瘙癢、打噴嚏和流鼻涕。
     
  • 皮質類固醇
    以鼻噴霧劑的形式給藥,可減輕炎症並控制花粉症癥狀。鼻用皮質類固醇提供的藥物劑量較低,副作用風險遠低於口服皮質類固醇。
     
  • 血管收縮劑
    有助於縮小鼻道腫脹的組織,使您更容易通過鼻子呼吸。這種藥物使用後會使病情惡化。 請諮詢醫師服用血管收縮劑是否合適。長期使用血管收縮劑的鼻噴劑,會使得鼻甲靜脈叢正常的生理功能失調,在停用鼻噴劑後反而會造成「反彈性鼻炎」,使得靜脈叢腫大造成鼻甲肥大。
  • 白三烯調節劑
    可阻斷某些免疫系統化學物質的作用。

 

二、如何改變長期鼻塞?

 

降低接觸過敏原

  • 寢具衣物

換季時取出的衣物及寢具先下水洗滌、曬乾後再使用,床鋪不要放絨毛玩具、寢室不放地毯等不易清洗的紡織品。床單被子勤換洗,盡量曬太陽分解過敏原, 若狀況許可,可選購防螨寢具還有使用可吸塵螨的吸塵器清理床鋪。
 

  • 居家環境

睡前先開空氣清淨機,減少漂浮的過敏原,避免讓環境過度潮濕或著過度乾燥 (如整日開冷氣)
 

藥物治療

有許多藥物都可以用來治療過敏性鼻炎,兒童常用的藥物如抗組織胺、偽麻黃鹼、含類固醇鼻噴劑等。單純降低居家過敏原暴露常常沒有辦法完全改善症狀,因此需要合併藥物治療,並由醫師調整藥物搭配,最終的目標是要讓過敏的症狀不會影響睡眠及生活作息。

 

減敏療法

目前已經有針對塵螨的減敏藥物上市,但因價格仍高且只能處理塵螨相關的過敏,目前仍未普及。

 

手術治療

藥物沒有辦法去矯正鼻中膈的彎曲,如果鼻塞很嚴重而藥物沒辦法有效緩解,且鼻功能有受到影響或是有併發症,就可以考慮接受手術矯正治療。鼻中膈彎曲最常見的症狀就是鼻塞,也可能同時有肥厚性鼻炎或過敏性鼻炎。

鼻黏膜腫脹會造成鼻塞狀況變得更為嚴重,時常會導致打鼾或是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發生。藥物沒有辦法去矯正鼻中膈的彎曲,如果鼻塞很嚴重而藥物沒辦法有效緩解,且鼻功能有受到影響或是有併發症,就可以考慮接受手術矯正治療。

鼻中膈彎曲很常見,如果在沒有症狀,且功能也不受影響的狀況下,一般可以不需要特別處理。鼻中膈手術通常需要配合下鼻甲手術才能讓鼻子通暢。由於醫療設備、醫材還有技術的進步,鼻子手術已經不再那麼辛苦了!

 

三、鼻塞睡不著怎麼辦?鼻塞嚴重可能是哪些疾病?

 

「睡覺容易鼻塞!」「鼻子呼吸音很大!」「時常需要張口呼吸!」大家應該常常聽到「鼻中膈彎曲」,這是很常見的問題,大約9成的人有程度不一的鼻中膈彎曲問題,2到3成的人會因為情況較為嚴重導致其他症狀的產生,間接影響到生活品質。
 

鼻塞為睡眠呼吸中止症常見的原因之一。
 

睡眠呼吸中止是在睡眠中出現暫停呼吸或呼吸減弱的疾病,當空氣無法順利進入肺部時,會讓患者血氧濃度降低,導致病患從深層睡眠中忽然驚醒,每次暫停的時間可從數秒鐘到數分鐘不等,整晚會發生好幾次。這樣的狀況常讓病患身處在多重的身心壓力中,對睡眠及品質和健康狀況造成不小影響。患者不一定會意識到自己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多數情況是由家人或枕邊人發現。
 


 

四、為什麼會有睡眠呼吸中止症?

 

大多數人是因為肥胖造成呼吸道狹窄,或造成維持呼吸道通暢的肌肉張力不足而容易塌陷所致,因而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變淺且變費力,更嚴重者會造成氣道完全堵塞而造成吸不到空氣及窒息。也有人是因為先天下巴狹小或後縮:使舌頭易向後倒而阻塞呼吸道扁桃腺肥大或懸壅垂過長或先天顱顏缺陷,造成氣道狹小所致。

 

五、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哪些治療及改善方法?

 

治療方式多元,可依每個人不同的狀況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甚至可以搭配治療。

 

改變睡姿

在部分的病人中,仰躺睡覺時較容易發生造成上呼吸道塌陷而導致呼吸中止及呼吸不足,而側躺睡覺時,發生的比率會下降。
 

減重

為肥胖症者的首要治療,也是減重是唯一證明可以有效根除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非侵入性治療方式,可藉由限制熱量攝取及運動等減重措施達成。
 

藥物治療

有鼻塞症狀的人可以使用減輕鼻塞的藥物,有時可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程度,也可增加持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使用的舒適性及效果。
 

口內裝置或口腔牙套矯正器

適用輕至中度病人,可防止舌頭後倒。可以減少打鼾及減輕睡眠呼吸中止發生的程度,而在少部分的患者則可以消除睡眠呼吸中止的情形。
 

連續性氣道正壓呼吸器

為中、重度或輕度合併心血管疾病之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病人治療的首選方式,可維持睡眠時呼吸道的通暢。這是目前針對成人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標準治療方式。
 

口咽整型手術

適用於口咽結構異常者,包括低侵入性雷射手術及電波攝頻手術。針對打鼾有較明顯的效果。在某些特定的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可以減輕發生的程度,而在少部分的患者則可以治癒,但復發率可能較高。

 

顏面整形手術或氣管呼吸道手術

適用於急性呼吸衰竭、嚴重呼吸暫停且危及生命的緊急治療措施。針對顱顏缺陷者為治療首選,但在其他非顱顏缺陷者,則為最後一線的治療方式。
 

六、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有哪些好處?

 

消除睡眠中不良的打鼾、呼吸中止、不正常的覺醒、頻尿等症狀,改善自己及枕邊人的睡眠品質,增進白天的生活品質。

 

  • 可以增加頭腦清醒度,增進工作效率。
  • 減少工作或開車中因嗜睡發生的意外災難,確保生命安全。
  • 降低心臟病、心律不整、腦中風及睡眠中猝死等併發症,減少死亡風險。
  • 可較容易的控制已有高血壓或糖尿病,甚至減少用藥劑量。
  • 減緩大腦認知功能的退化,如記憶力退化,可能可以減少或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七、鼻塞嚴重可能是哪些疾病?鼻腔腫瘤等
 

任何只要有可能造成鼻道阻塞的原因都有可能會造成鼻塞。從鼻部前方鼻翼軟骨的塌陷、鼻甲肥大、鼻中膈彎曲、過敏性鼻炎、鼻竇炎、鼻息肉、鼻竇炎等原因造成鼻腔被鼻水鼻涕阻塞、甚至是鼻腫瘤,都會造成鼻塞,因此需要交由耳鼻喉科醫師做適當的檢查和評估,才能針對不同的問題進行正確的治療。

鼻腔腫瘤或癌症出現的比例相對其他癌症少,但是還是不得輕忽。長期頑固性鼻塞,鼻功能或嗅覺喪失,反覆性出血,都會建議盡快去找醫師評估,以防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機。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家齡診所,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費用,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家齡聯合門診營業時間:
◆ 週一至週五
早診09:00-12:00
午診14:00-17:00
晚診17:30-20:30
◆ 週六
早診09:00-12:00

電話:02-2721-1258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了解家齡:https://family.healthspan.com.tw/
 


作者

吳政穎 醫師
 

專長:
  ● 呼吸道感染、過敏性鼻炎、鼻竇炎
  ● 喉嗓音異常及音聲醫學、睡眠呼吸中止症
  ● 中耳炎、外耳炎、耳鳴、眩暈症與聽力損失診治

經歷:
  ●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耳鼻喉科 主治醫師
  ●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兼任主治醫師
  ●  振興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耳鼻喉部 研究醫師
  ●  振興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耳鼻喉部 住院醫師/總醫師
  ●  辰星皮膚專科診所 兼任主治醫師
  ●  中華民國耳鼻喉專科醫師
  ●  加拿大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留學

  學歷:
  ●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來佳齡遇見更好的自己
Hold Good Health in Any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