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04 月 07 日
20101
青春期的腦內風暴:認識青少年廣泛性焦慮症
眉頭深鎖、胡思亂想,許多孩子進入青春期開始出現焦慮的表現,甚至經常擔心到失眠。不過我們可以注意的是,也許並不是孩子「想太多」,而是「青少年廣泛性焦慮症」。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又該如何治療?就讓身心科醫師帶您一一了解!
青少年廣泛性焦慮症1.jpg

你的孩子也有這種表現嗎?進入青春期後常眉頭深鎖,憂心忡忡。國高中的課業也漸漸變得困難,孩子可能會因某些課程艱深感到壓力,甚至常常翻來覆去難以入眠。長期的壓力導致肌肉緊繃肩頸痠痛和暴躁,對於生活中的大小事都會擔憂、焦慮和抱怨。家人對於這樣的情緒與行為常常難以理解。原本喜愛的活動,也會因各種壓力而無法盡情享受甚至拒絕,並往負面結果(例如:同學可能會嘲諷、問別人是得不到幫助的、生病絕不可以請假不然會跟不上…等)去想,且因為這種擔憂,難專注在該學習的課業上。這可能是青少年廣泛性焦慮症,且讓身心科醫師為你解說。

 

焦慮症在兒童和青少年中是最常見的身心疾患,一個台灣2019年的研究發現,患有兒童青少年期任一種焦慮症的比例達15.2%,甚至比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是憂鬱症還高。但因為它經常表現為身體的症狀或避免刺激的行為,家長可能不太注意。長時間下來,孩子的學習能力和社交關係都可能受到影響,此外,兒童青少年時期的焦慮症也會提高成年時期出現焦慮症或其他身心疾患的風險。


本文主要簡介在青少年時期開始容易好發的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GAD),這類疾患比較少在青少年前出現。廣泛性焦慮症在青春期後女性的好發率約是男性的兩倍,且這類疾患很容易有其他的共病。
 

什麼是廣泛性焦慮症?

顧名思義,廣泛性焦慮症的主要表現為對很多事情感到過多的焦慮和擔憂,容易緊張和慌張,但跟社交焦慮症或特定畏懼症不一樣,廣泛性焦慮症沒有會誘發焦慮的特定情境。擔憂的事情可能涉及生活中的各種小事,讓周圍的人覺得他們「 胡思亂想,杞人憂天」。有些人的擔憂在一段時間後會換成擔憂別的事,這種擔憂往往比實際情況更嚴重,而且患者覺得很難控制這種焦慮。這種焦慮可能還伴有身體症狀、睡眠問題、易怒等表現,並對多方面的功能產生影響。

 

焦慮(anxious)與擔憂(worry)不是很常見嗎? 到甚麼程度會說是有異常的呢?

焦慮與擔憂是每個人在面對未知或不確定性,或會讓人害怕的事物時會出現的正常反應,也是自我保護,預備對這些情境做出反應的方法。適度的焦慮能讓人提升專注力與動機去應付挑戰,並從經驗中學習。但當這些焦慮持續的存在,且與其發展年齡不相符合,並嚴重影響孩子的日常功能時,就可能是焦慮症的徵兆。

 

在不同發展年齡階段,兒童會因不同的原因有焦慮反應。嬰兒可能會對陌生人,或是突發的噪音,或身體過多的刺激感到害怕;幼兒則會對與重要親人分開、或是想像中可怕的生物感到焦慮;學齡兒童則可能擔心天然災害或是意外;青少年階段可能焦慮學業、人際社交和健康問題與自己的未來。這些焦慮若沒辦法找到適應與因應的方法,變得全面且影響功能,就必須要注意。


廣泛性焦慮症發展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遺傳與環境因素

焦慮症和遺傳有關,如果父母中有一人患有焦慮症,孩子也更容易出現焦慮症。環境因素,如童年經歷重大分離事件、來自功能失調家庭的人,更容易患上焦慮症。至於教養方式,如果父母自己常有焦慮的行為,孩子可能會對新事物的探索變得謹慎。相反,如果父母為了消除孩子的焦慮,讓孩子完全避開可能引起焦慮的情況,這將成為引發未來焦慮症的風險因素。其他像是空氣汙染以及汞暴露等也跟焦慮症形成有關。

 

氣質與認知因素

除了環境因素之外,研究顯示,具有負向情緒氣質、容易感到受威脅(threat bias)、對不確定性的忍受度較低,以及在特定情境容易避開的人(behavioral inhibition)更容易患上焦慮症。例如,對不確定性忍受度較低的人,在面對不確定的情境時,容易將其解讀為危險或具有威脅性,從而引發焦慮反應。具有負向情緒氣質的人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到困擾和擔憂,例如,他們容易擔心「事情一定會出問題,我一定無法應對這種情境」,更容易患上焦慮症或憂鬱症。
 

神經生理因素

目前已有研究證明廣泛性焦慮症的患者通常表現出杏仁核(amygdala)和前額葉皮質(prefrontal cortex)間的活動明顯增加。近期的fMRI研究還表明,患有廣泛性焦慮症的兒童的腹外側前額葉皮質的功能有失調現象。另外也有研究認為,這些腦功能與結構上的特殊表現會在還沒有出現焦慮症前就已先形成。
 


 


廣泛性焦慮症要怎麼診斷?

根據DSM-5 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廣泛性焦慮症診斷準則如下 :
A. 對許多事情或活動 ( 如工作或校園中的表現 ) 有過度的焦慮和擔憂,至少此擔憂持續至少6 個月,且有此症狀的日子比沒有的日子多。

B. 覺得難以控制這種擔憂

C. 此焦慮和擔憂合併以下六個症狀中的三個症狀以上,兒童則只要符合一項

  1.  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焦慮
  2.  容易疲勞
  3.  注意力不集中,腦筋一片空白
  4.  易怒
  5.  肌肉緊繃
  6.  睡眠困擾

D. 這類焦慮或擔憂、或身體不適的症狀已引起 臨床上顯著苦惱或影響到學習、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

E. 這類困擾不是因為物質(藥物或酒精,濫用物質等)或身體疾患(像是甲狀腺亢進)所造成的

F. 這類困擾不能以另一種身心疾患做更好的解釋 ( 如:恐慌症、妄想症 )
 

在評估時,除了病史與發展史以外,重大創傷事件,父母親教養方式以外,還需要排除生理性因素或是物質酒精等使用,由於廣泛性焦慮症容易與憂鬱症,雙極性情感疾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學習與語言障礙,強迫症,其他種類的焦慮症,廣泛性發展障礙等共病,在評估時需同時評估個案的表現是否是其他身心疾患導致,或是是兩者並存的共病。若有共病,則需要兩種困擾一起協助處理。臨床上也容易看到在兒童時期表現為特定畏懼的,例如怕黑不敢睡覺,到了青少年階段發展為廣泛性焦慮症。

此外,廣泛性焦慮症患者若合併有憂鬱症,他們的自殺風險會高於一般人,這部分的評估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廣泛性焦慮症要怎麼治療與協助?

廣泛性焦慮症的治療,需要考量幾大面向,包括:

  1. 個案和家庭的特定需求與優先順序
  2. 症狀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
  3. 個案與家庭對不同治療方法的偏好和反應
  4. 治療的副作用和目前的風險
     

特定治療方式的部分,若如果症狀剛出現不久,且主要是輕度到中度的話,可以使用非藥物的認知行為治療(CBT)來幫助減輕個案的焦慮症狀,並加入有關疾病相關的衛教以幫助家庭更了解廣泛性焦慮症,也調整與個案的互動方式來協助。認知行為治療主要是幫助個案意識到自己容易災難化的思考方式,或是過度概括、全有全無等思考方式,並加以修正。此外,CBT還包括教授個案利用肌肉放鬆等方法來減輕肌肉緊張與張力,或者進行睡前放鬆。
 

對於症狀比較嚴重,或持續時間更久,或是有一些嚴重自傷風險的個案,會須合併抗焦慮劑(如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或其他種類藥物)來協助治療,在使用藥物治療時,需要進行更密集的監控以了解個案對藥物的反應,還需要關注開始服藥期間的身體不適或副作用。近期的研究也發現,合併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的效果優於單獨使用一種方法治療。
 

心理動力取向治療方式也是治療的選項之一,針對兒童部分,則可以輔助遊戲的方式進行。有一研究發現短期動力取向治療在改善兒童焦慮症的效果上,與CBT相當。正念療法是近來用來協助廣泛性焦慮症的療法之一,這類方式能協助個案意識到自己的想法與焦慮的情緒,並練習不帶評價的與這些想法情緒共處。已有針對成人的一些治療研究,但在兒童青少年則需要更多研究佐證效果。
 

雖然兒童青少年其廣泛性焦慮症盛行率高達15.2%,但研究顯示真正就醫的個案比例並不高,此現象值得父母親與臨床工作者關注,因為廣泛性焦慮症共病比例高,若未能及早注意到並提供適合的協助,孩子在長大歷程除了受焦慮症狀所苦外,也容易再出現其他加重功能影響的身心疾患。若發現孩子有上述的現象,建議求助相關心理專業作評估與協助。
 


 

延伸參考資料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嘉齡身心診所,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嘉齡身心診所營業時間:
◆ 週一至週四
早診09:00-12:00
午診14:00-17:00
晚診17:30-20:30
◆ 週五
早診09:00-12:00
午診14:00-17:00
◆ 週六
早診09:00-12:00
 

電話:02-2721-1257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了解嘉齡: https://praise.healthspan.com.tw/services
 


作者



沈眉君 醫師
嘉齡診所
身心科 主治醫師
👉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專長: 
● 兒童青少年精神疾患、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
● 自律神經失調、失眠、憂鬱焦慮、一般精神疾病

經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研究醫師
● 部立桃園醫院 身心科 主治醫師
● 信安醫院 身心科 主治醫師

學歷:
● 英國Tavistock Centre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 碩士
● 中山大學  哲學研究所碩士
●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學士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官方LINE:https://pse.is/4krd9z

您的安心託付,我們用心照顧
佳齡,加您 Empower health with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