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科醫師 × 運動科學博士」何春生醫師:用專業陪伴病患,重拾健康與生活
2025 年 08 月 01 日
208

「人就像一台車,開久了必須保養。」
何春生醫師用這句話,簡單卻深刻地點出了健康管理的核心。
目前於佳齡診所服務的何春生醫師,現任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主任,同時擔任蘭境健康生活型態領航中心主任及羅東博愛醫院骨鬆中心副主任。
何醫師擁有多項專科資格,包含復健科、疼痛科、骨質疏鬆專科、高壓氧醫學專科,以及美國生活型態醫學專科。他的治療專長涵蓋骨質疏鬆、退化性關節炎的預防、改善與治療,並結合生活型態醫學,協助病患從日常養成健康習慣。
從骨科到復健科,從臨床經驗到攻讀運動科學博士,何春生醫師始終秉持初心,以專業與關懷陪伴病患重拾健康、重返生活。
在佳齡,他不僅是復健專科醫師,更是生活型態醫學的實踐者,將醫療從醫院延伸至病患的日常,實現「醫療照護 × 健康生活」的無縫接軌。
從骨科到復健科:為了病患需求,走向更全面的照護
談到選擇科別的初衷,何春生醫師分享:「我最初其實選擇的是骨科,但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接觸到更多不同需求的病患與運動員,我希望能提供更全面的幫助。」
因此,他決定轉向復健科。復健科的服務範圍橫跨 0 到 99 歲,涵蓋外傷、骨折、運動傷害及生活功能重建等面向。他笑說:「復健科是一門『幫助病患提升生活品質』的專業,能陪伴患者一步步走回日常,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
此外,何醫師也積極投入「生活型態醫學會」,希望透過專業知識,協助更多病患養成健康習慣,打造更好的生活品質。
從臨床到研究:攻讀運動科學博士的契機

在復健科服務初期,何醫師走入社區與校園,深入基層,與更多運動員及教練互動。隨著臨床經驗的累積,何醫師逐漸意識到,單靠臨床治療仍不足以滿足所有病患的需求。他說:「在臨床服務多年後,我希望能整合更多專業知識,找到更有效的方法幫助病患解決問題。」因此,他選擇攻讀運動科學博士,希望能將最新的學術研究與臨床實務結合,設計出更貼近病患需求、能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案。
隨著進修ACSM(美國運動醫學課程)與多次參與運動科學年會,並有機會與世界級運動員及教練交流,包括戴資穎等國際頂尖選手。
當醫療人遇上體育人,「我更了解身體在高強度運動下的負荷、瞭解訓練過程與心路歷程,也學會如何設計兼顧安全與效能的訓練與復健計畫。」這些經驗不僅能幫助自己在治療時與運動選手溝通,同樣地,這些學習也能回饋到一般病患身上。」何醫師分享。他說到,運動醫學不僅專屬於職業選手,更能協助一般人預防傷害、維持良好體態與健康。何醫師笑說,後來甚至也和教練與選手變成好友。
生活型態醫學:從醫院到家庭,讓康復更完整
何醫師印象深刻的一位病患,曾七度中風、反覆進出醫院。他分享:「復健科通常是中後端的照護,協助病患出院回家,但這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回家之後,如何讓生活能適應與延續』。」
他強調:「如果認真照顧,每位病患都有機會逐漸康復。但真正長久的健康,來自於良好生活型態的建立,而不只是醫院治療的結束。」
而這也是何春生醫師選擇加入佳齡的原因之一。「佳齡提供完整且整合的醫療資源,讓我們能有更多時間與病患深入討論健康,並提供個人化的照護方案,提高生活品質。」他認為,這種全面性的照護不僅能真正幫助病患,也讓醫病關係更有溫度、更具信任感。

骨質疏鬆須留意:及早存骨本,降低風險
請教關於骨質疏鬆的議題,何春生醫師說明,T值<-2.5是骨質疏鬆症的狀態。不過其實更大多數人T值界於-1.0~-2.5之間,屬於「骨質減少」的亞健康狀態,對於這樣的民眾,何醫師建議可透過營養補充、重量訓練及規律生活來預防骨質進一步流失。但何醫師也提醒:其實「每個人都『一定』會面臨骨質疏鬆,只要上了年紀,這是難以避免的問題。關鍵在於及早存骨本、提早預防。」
這番提醒強調了存骨本的重要性:不能因為年紀輕輕就掉以輕心。此外,何醫師也特別指出,尤其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後期更是高機率會產生骨鬆問題,必須定期追蹤檢查並由醫療介入改善。
未來願景:健康檢查後4-12週的長期照護 延伸醫療價值
何醫師期望未來能結合佳齡的整合資源,針對健康檢查後4-12週提供延續性的照護,整合不同科別的處方與建議,給予民眾最適切的醫療幫助,並協助病患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從「治療」走向「健康管理」,真正落實醫療與生活的連結,延伸醫療價值。
健保與自費並行:打破「自費項目」迷思
在面對各種急、慢性疼痛時,一般民眾或基層運動員多半優先選擇利用健保資源進行治療與復健,這也突顯了基層醫療的重要性。
然而,何春生醫師指出,健保的給付範圍有限。以常見的「媽媽手」或「網球肘」為例,這類疼痛往往容易反覆發作,若希望獲得更完整的照護,並結合多科別資源進行整體評估與治療,部分項目仍需自費。
他也提醒,自費並不等於不好,而是代表有更多元、精準且個人化的醫療選擇,能讓病患在健保基礎上,獲得更全面的治療與長期管理。
運動習慣的祕訣:讓運動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人就像一台車,貴的不是車,貴在保養。」何春生醫師說。
因此,日常的定期檢查、醫學上的保養,以及生活型態的建立(包含運動與營養),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投注心力的部分。
談到運動習慣,我們好奇地問何醫師:「醫師們最常勸民眾要運動,那您自己平常有運動嗎?」
何醫師笑著說,自己每週固定運動150-400分鐘,包含踩飛輪與跑步機,就算出國,也會透過每日步行超過20,000步來維持運動量。
他說:「運動對我來說就像吃飯一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運動反而會覺得全身不對勁。」
何醫師分享,維持運動習慣的秘訣之一,就是把「運動融入生活」:
例如走得到的距離,如果時間允許,盡量選擇走路代替搭車。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每天就能累積一定的活動量與運動量。
此外,他也曾擔任帕拉運動游泳項目的分級師與隊醫,協助運動選手發揮最佳狀態。這些運動醫學的專業經驗,也讓他能更全面地幫助病患重拾健康與信心。
(▲進行重量訓練的何春生醫師 )
專業與溫度並行,讓醫療不只停留在醫院
「復健是橋樑,讓病患不只是痊癒,更能回到他想要的生活。」結合復健醫學、運動科學與生活型態醫學,何春生醫師用專業與溫度,陪伴病患從治療走向健康,讓「生活」真正成為療癒的延伸。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家齡聯合診所,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家齡聯合門診營業時間:
◆ 週一至週五
早診09:00-12:00
午診14:00-17:00
晚診17:30-20:30
◆ 週六
早診09:00-12:00
電話:02-2721-1258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了解家齡:https://family.healthspan.com.tw/medical-department-doctor-team
醫師資訊
何春生 醫師
家齡診所 復健科 兼任主治醫師
👉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專長:
●復健科、疼痛科、骨質疏鬆專科、高壓氧醫學專科、美國生活型態醫學專科
●骨質疏鬆、生活型態、退化性關節炎
現職:
●羅東博愛醫院復健科主任
●羅東博愛醫院骨鬆中心副主任
●蘭境健康生活型態領航中心主任
●家齡診所 復健科 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
●羅東博愛醫院 復健科 主治醫師
●部立台北醫院 復健科 住院醫師
●桃園長庚 復健科 訓練住院醫師
●台北榮總高壓氧中心訓練醫師
學歷:
●台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學士
●國立體育大學 運動科學研究所 博士畢
●佛光大學管理學院部定助理教授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來佳齡遇見更好的自己
Hold Good Health in Any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