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 10 日
184
憂鬱症患者的血清素不一定比較低!破解常見3大迷思 文/劉興政醫師
憂鬱症:超越血清素的複雜疾病。本篇文章帶您討論憂鬱症可能的大腦內機轉。
憂鬱症患者的血清素不一定比較低.png


「醫師,一定是我的血清素過低了。」臨床上愈來愈常遇到病人在描述他的憂鬱症狀之後,會這樣跟我說。然後就會說,「醫師,那我要不要來驗一下血清素」,或是說「網路上和朋友都說,這樣就需要吃血清素的藥,血清素補上來,我就會好了」。
 

聽到這些後,一方面真心感謝科普的進步,讓個案願意來到診間跟醫師討論憂鬱的治療,但另一方面關於「血清素和憂鬱之間的關係」被這樣簡化也讓我不免「心驚驚」。我總是不厭其煩的跟個案說,這問題不能這樣看。

與其一直說,不如就把這個議題相關研究來整理一下。
 



Q1:「憂鬱症是因為血清素過低所造成」這個說法,哪裡有問題?
 

  • 破解一:憂鬱症病人的血清素沒有比較低

系統性地分析了過去多年的研究,檢測憂鬱症患者體內的血清素濃度、血清素代謝產物和血清素受體等結果發現:跟健康的人比起來,沒有一致的證據支持憂鬱症患者的血清素就是比較少!
 

  • 破解二:血清素低並不一定會導致憂鬱症

如果血清素過低是病因,那只要讓健康的人血清素降低,他們應該就會憂鬱吧?科學家利用「色胺酸耗竭」的實驗來驗證這個假說,色胺酸是血清素的前驅物質,當色胺酸減少時血清素就會下降。結果發現:健康的人並不會因為血清素變少就罹患憂鬱症!不過,穩定的憂鬱症病人在色胺酸耗竭時確實比較容易出現憂鬱加重的情形。

所以,血清素不是憂鬱症的充分病因,它可能只是參與者之一,但絕不是「不夠」就等於「生病」的簡單因果關係。
 

  • 破解三:血清素的藥物並不是百分百有效,且藥物效果要數週

如果憂鬱症都是因為血清素過低造成,那血清素藥物應該都應該可以治療所有的憂鬱症。血清素藥物確實是有療效,但是在服用足夠劑量和時間下抗憂鬱劑的療效大約是70%,並無法百分百。

藥物可以很快地調整腦內血清素的量,但是療效並不是馬上發生,而是需要數週的時間。顯示憂鬱症背後是有其他成因。
 

總結來說: 憂鬱症不是因為你的腦袋「缺了一罐血清素」。



 

 


 Q2:憂鬱症既然不是「血清素不夠」,那為什麼醫師還要開SSRI給我?且為何服用SSRI還真的可以治療憂鬱症?

這就是一個很弔詭但又很重要的問題!SSRI(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確實可以增加腦中的血清素。如果憂鬱症不是血清素太少,為什麼SSRI還是有效呢?

SSRI的作用可能不是單純的「矯正」化學失衡,而是扮演了以下的角色:
 

  • 情緒的「音量調節器」:

SSRI在腦中增加了血清素相關訊號,這會讓你的大腦對情緒的反應變得「鈍化」或「麻木」。這就好比把所有情緒(包括痛苦、悲傷,但也包括狂喜、興奮)的音量都調低了。雖然你可能感覺不到超級快樂,但也感覺不到超級痛苦,反而更容易脫離情緒的泥沼。這是一些病人在服藥時常有的暫時反應。
 

  • 大腦的「重新開機」或「適應」:

憂鬱症是複雜的神經網路失調。SSRI讓血清素訊號長期變多,這會迫使你的大腦進行「適應性調整」。這個調整可能涉及神經連結的重塑,間接去校準那些跟情緒處理、獎勵系統、學習和決策有關的「失靈迴路」。這也是藥效通常要幾週才出現的原因,正是在等大腦慢慢「重新開機」的過程,而不是只有單純的增加血清素。
 

 


Q3:除了血清素,憂鬱症的可能機轉還有哪些?

科學界現在認為憂鬱症是一種「大腦網路失調」,有很多面向可能出問題:

1.「獎勵系統」壞掉了:

這可能是最核心的假說之一。憂鬱症患者經常感受不到快樂(Anhedonia)。這不是血清素的問題,而是大腦中負責「獎勵、動機和快樂」的迴路(例如多巴胺系統)出問題了,讓你的大腦無法正確處理「價值評估」。什麼東西都提不起興趣,因為大腦給不出足夠的獎勵感。
 

2.「神經滋養物質」假說:

長期的壓力和憂鬱症會損耗一種叫做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物質。BDNF就像是大腦的「滋養物質」,缺乏它,主管記憶和情緒的海馬迴等區域的神經細胞就會萎縮或無法再生。SSRI的長期作用之一,就被認為是能慢慢增加這個「滋養物質」,讓萎縮的神經重新長出來或建立新的連結。
 

3.「發炎」假說:

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憂鬱症可能是一種低度的慢性發炎狀態,而影響腦部的功能。這不只是情緒問題,而是全身的免疫和代謝系統都牽連在內。

 


 

 



結論:

憂鬱症是一個複雜的大腦功能與身體其他部分的網絡疾病,而非單純的某種化學物質缺乏。服用血清素藥物是有效的治療方式,但其療效是透過重建大腦的連接與適應能力,而非僅僅「補充」血清素。最有效的治療策略是結合藥物(處理生物學基礎)與心理治療(處理心理與社會壓力因素),才能達到更有效的緩解

 

若您想進一步了解嘉齡身心診所,或是欲諮詢相關資訊,歡迎來電或來信預約,將有專人為您服務,提供最適合您的解決方案。

嘉齡身心診所營業時間:
◆週一至週五
早診09:00-12:00
午診14:00-17:00
晚診17:30-20:30
◆週六
早診09:00-12:00

電話:02-2721-1257
諮詢信箱:service@blueborders.com.tw
地址: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 205 號 B1
了解嘉齡:https://praise.healthspan.com.tw/services

 



作者

 

 



劉興政醫師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醫療長
神經科專科醫師、身心科專科醫師
👉 點此預約門診掛號


專長:
● 失眠、焦慮、憂鬱、失智症、神經退化疾患
● 神經科專科醫師、精神科專科醫師
現職:
● 佳齡生活健康中心 醫療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兼任主治醫師
經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副院長
●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一般精神科 主任

學歷:
● 臺北醫學大學 細胞及分子生物研究所 博士

部定教職:
● 臺北醫學大學 醫學系 助理教授
 


 佳齡頻道:https://reurl.cc/gQm984
 佳齡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healthspantw
 佳齡LINE@: https://pse.is/4krd9z

來佳齡遇見更健康的自己
Hold good health in any age.

#憂鬱症#血清素#血清素與憂鬱症#情緒健康#心理健康#身心科#焦慮與憂鬱#情緒障礙#壓力管理#大腦化學物質#情緒調節